首页 >

[学术观点]张超中:健康中国建设与当代道教的原创发展

作者:张超中

发表时间:2019-04-14

1289人




原文发表于《中国宗教》2018年12期


道教和中医学都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代的语境中也都面临着原创发展的问题。对中医学来说,《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医药基于自身发展规律的自主发展,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该部法律的有关条文和中医药的原创精神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值得进一步商榷。事实上,作为中国文化的典范之一,中医药在现代经历了质疑、否定、改造、融合和回归的过程,而当代对中医药原创精神的提倡则是为了促进中医药更好地回归自己的传统。回归和揭示传统需要原创思维,而深入开展原创思维的研究则意味着有关评价标准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过于强调科学性而向重视其整体性转变。只是由于受到“原创悖论”的影响,中医药自身标准的重建尚需时日。与此类似,当代社会对道教作为本土宗教的认识也存在相当大的偏颇,表现为过于强调其神圣性的一面而忽略其世俗性的一面,从而导致道教服务当代社会发展的功能受到极大限制。若要补弊救偏,需要从原创的角度进一步考察道教的文化特质和历史发展,而中医药的当代发展则为道教的原创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中医药和道教的坚实支撑

01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份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指出“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我国和全球医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战略先导和引领地位,因此国家在战略部署方面应当使中医药获得优先发展。否则的话,健康中国建设将仍然陷于医疗改革的种种困境,而难以做到真正的全民健康。目前,我国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实加强了中医药治未病的机构建设和理论方法研究,医养结合、体育和医学的结合受到鼓励,反映出“治未病”已经成为多部门协调促进的国家行动。除此之外,在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前提下,中医药也有望引领中国文化的复兴发展,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可能借助中医药的原创发展而获得新的发展资源,展现新的风貌。鉴于道教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与中医药学的密切联系,我国道教界也积极提出要发挥道教医药学和养生学的优势,使之服务于现代社会。近两年,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在两会上呼吁要重视传承与挖掘道教传统医药文化,并建议成立中国道医研究院,推动传统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实际上,道教医药学特别是养生学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独特医学和文化资源,不仅道教界看到了其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而且很多资深的中医药专家也看到了其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关键作用。例如,我国第三批国医大师薛伯寿先生就对胡孚琛教授撰著的《丹道法诀十二讲》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养生治未病理论和实践的纲要式著作,既能够使得中医治未病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从而开拓出中医药治未病的新路,又能够根本改变那种只注重治已病的卫生发展模式。因此,健康中国建设也需要以道教为代表的宗教资源的参与,而这无论对我国宗教工作部门还是对卫生和健康主管部门都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新挑战。



健康道教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02


道教与中医药之间的同源共生关系是我国文化史的显著特征,不仅中医药学的发展可以看作道教医药学的世俗化,而且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一部《道藏》原本就是医书,反之亦然,大部分医书也应当看作是“《藏外道书》”。近代以来,同是我国本土文化的道教和中医出现越来越衰落的趋势,而相比之下,中医药学的现实境遇则比道教更严重,甚至一度面临被取缔的命运。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一直提倡中医药学的发展,虽然走过弯路,但是很显然,《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17 年,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开幕,在论坛期间,来自国内外的 4000 多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武当太极表演,让参与盛会的海内外嘉宾领略了武当太极的魅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很多人承认道教和中医之间的同源关系,但却对其目前分属两个领域的事实感到无能为力。一方面,受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道医并没有合法进入到国家医疗体制之内;另一方面,一旦中医药的原创发展进入到实质性的“原创”阶段,修道体验势必成为不能回避的中医药人才教育方式,而目前在中医药界,这种方式尚只是个人行为。上述现象表明,需要建立和实行基于本土文化思想精神的评价标准。因此,当我们再度回首和研究道教与中医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发现养生和健康是二者之间共同的历史主题,而且这个主题对当代和未来也同样具有切实的意义。也就是说,为了满足社会对养生和健康的永恒需求,道教和中医的原创发展不仅要与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相一致,而且更要与中华文化全球发展的进程相一致。

事实上,上述要求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我们看到,当今社会也正在悄然发生评价标准的变化,“健康”越来越成为更基本的标准,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道教则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宗教之一。陈撄宁先生为了使道教发展与时代相适应,曾经倡立“仙学”,而其倡立“仙学”的当代价值在于开启了“健康道教”的先声,为当代道教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典范性”的文化遗产。从健康出发来规划道教的原创发展,道教就会展现出“健康”的新貌,而通过中医药的原创发展进一步促进健康道教的建设,这也是我国道教发展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健康道教发展的可能途径

03


毋容置疑,健康道教发展的主体在于道教界。从历史传统和文化渊源来看,健康道教的教义教理本来就是自成体系的,因此其发展的关键是健康道教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道教高级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与人文性的综合性大学相关,尚未与医学界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当然,创立中国道医学院能够促进健康道教的自身建设,而其前提则是必须获得我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且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放宽相应的审批和管理政策。

相对来说,把健康道教的发展和我国中医药的原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华文化全球发展的进程,将是健康道教发展的关键。从全球医学发展的趋势来看,疾病医学模式需要转型成为健康医学模式,而道教和中医都是未来健康医学模式的理论贡献者和笃实的实践者。因此综合来看,道教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内生文化和健康资源,而且是全球健康医学发展的中国风格和中国道路的体现。发展健康道教既是当代道教原创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措施。







【作者简介】张超中,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研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医哲学、道学、整体论等。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