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观点]詹杭伦:新马海上丝绸之路的五大道

作者:詹杭伦

发表时间:2021-04-30

1278人




新马海上丝绸之路的五大道教历史符号

 

詹杭伦

 

 

  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需要借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新加坡、马来西亚留存的有关历史遗迹甚多,若选出五大与道教有关的历史遗迹,可以新加坡天福宫、马来西亚柔佛古庙/广肇会馆、马六甲青云亭、吉隆坡陈氏书院、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代表。这些庙宇中的牌匾、对联、碑刻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从中精选出五副对联,作新马海上丝绸之路的五大道教历史符号。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道教历史符号对联

作者简介:詹杭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文系教授

 原文载于《东方哲学与文化》第2辑,文章内容有删节

众所周知,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流播海外,如果要考察隋唐文化传承,可以去日本京都。如果要考察民间民俗文化传承,那就一定要去东南亚。那么,在新、马地区有哪些道教民间文化遗迹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符号”呢?或者说,如果从新加坡登陆,再进入马来西亚,由南向北,有哪些著名的历史遗留的著名庙宇可以考察呢?就我的实地观察考证,至少可以认定五大历史符号,并且可以精选出五副对联来加以概括描述。请述如下:

 

新加坡天福宫

 图片6.png

图一  新加坡天福宫


坐落于新加坡直落亚逸街158号的天福宫是一座祀奉妈祖的庙宇,修建于清道光四十年(1840),清光绪皇帝三十三年(1907)为此庙御赐牌匾“波靖南溟”,与正殿妈祖神像上方的牌匾“神昭海表”互相辉映。妈祖像两旁有一副对联写道:

 

惟神拯航海千百国生灵,庙宇宏开,藉与三山联旧雨;

此地为涉洋第一重冲要,帆樯稳渡,又来万里拜慈云。

 

上联说妈祖是海神,保佑航海者平安;修建妈祖庙,是为了让妈祖与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等海上三座仙山上的神祇畅老友情谊。下联说新加坡是航海者从中国涉洋跨海登岸的第一口岸,在新加坡开埠初期,南来的华人,因所乘船就停泊在天福宫前不远处,都会到宫内拜祀,答谢妈祖的庇佑之恩。为妈祖建庙,答谢神恩,早在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下西洋时,已成惯例。朱棣《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写道,他常“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其初使者涉海洋,经浩渺,风黑雨,晦冥黯悿,雷电交作,洪涛巨浪,摧山倒岳,龙鱼变怪,诡形异状,纷杂出没,惊心骇目,莫不错愕。乃有神人飘飘云际,隐显挥霍,下上左右,乍有忽无,以妥以侑;旋有红光,如日煜煜流动,飞来舟中,凝辉腾耀,偏烛诸舟,熇熇有声;已而消霾霁,风浪帖息,海波澄镜,万里壹碧,龙鱼遁藏,百怪匿,张帆荡舻,悠然顺适,倏忽千里,云驶星疾。咸曰:‘此天妃神显灵,应默加佑相。’归日以闻,朕嘉乃绩,特加封号曰‘护国庇民妙灵临应弘仁普济天妃’,建庙于都城之外,龙江之上,祀神报贶。” 这篇碑文描写妈祖保佑航海者的情景非常生动,应证新、马两地所建妈祖庙,其来有自。

新山柔佛古庙和广肇会馆

图片5.png

图二 佛古庙


从新加坡经过柔佛海峡,进入马来西亚,就到达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柔佛州新山市。如果要了解柔佛开发的历史,可以去考察新山柔佛古庙和广肇会馆。座落在柔佛新山直律街的柔佛古庙具有一百二十年以上的历史,该庙背山面海,居高临下,雄视新山市区。柔佛古庙虽然没有碑记可考其创建年份,但庙中现存有两件文物,一件匾额署“同治庚午”(1870年),另一口古钟上刻有“同治乙亥年”(1875年)字样,证明柔佛古庙最少有一百廿六年的历史。庙中供奉五位道教神明:赵大元帅(海南帮)、华光大帝(广州帮)、感天大帝(客家帮)、洪天大帝(福建帮)、元(玄)天上帝(潮州帮)。柔佛古庙供奉的五大神明的来源,除了福建帮供奉的洪天大帝之外,其他四位都有中华传统道教神明谱系依据,而洪天大帝据信是新马本土创立的神明。柔佛古庙何以集中供奉五帮的主神?这有一个从“独尊义兴”到“五帮共和”的故事。早期开发柔佛新山的华人按照地域结成五大帮派:福建帮、广州帮、海南帮、客家帮、潮州帮。各帮派之间,常有利益上的争执,出头者众多,难以管辖。当时的柔佛王与英国殖民统治者商定,实行“以华制华”的策略,提出“独尊义兴”的方案。新山开埠的华人以潮州人陈开顺率领的义兴公司为老大,“独尊义兴”使潮州帮义兴公司获得柔佛王与英国殖民统治者承认的唯一合法组织的地位。陈开顺明白“众人持柴火焰高”的道理,他并没有一帮独大而排斥其它,而是联络其它四个帮派,五帮一起修建柔佛古庙,把五帮崇拜的神祇都请进柔佛古庙一起供奉,从而实现了从“独尊义兴”到“五帮共和”的传奇。由于“五帮共和”,柔佛新山的开发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传承“五帮共和”的传统,一百多年以来,新山的华人社会每年正月二十一日举办柔佛古庙游神活动,直到正月二十二日众神回銮之后,新山人的年才算过完,从而踏出新岁生活的第一步。百年庙会充满乡土激情,年复一年牵动一代代新山人的节庆节奏,成为新山人记忆年轮中鼓乐喧闹、色彩缤纷的新年华章。

新山广肇会馆

新山广肇会馆成立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由新山开埠先贤著名港主企业家黄亚福先生发起,联同广州、肇庆两属热心人士所创办,连络桑梓情感及维护同乡权益,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之历史。新山的广肇会馆原在明里南街兆真街的交界处,于1906年为了扩建而搬迁到位于兆南街的两间店铺。为了提供教学场所,1911年,广肇会馆便在馆里设立了一间育才学堂,负责当地华人的教育,直到1913年柔佛宽柔学校正式成立才告一段落。会馆门框有一副广肇文化名人董纪庚题写的对联:

 

 图片4.png


图三  新山广肇会馆


广我王风光上国

肇兹华宇镇南荒

 

此对联大气凛然,体现了明朝以来的宗藩政策。上联说,华人南来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柔佛王朝的风范,并为祖国增光;下联说,创建会馆这样华丽的殿宇是为了震慑亚洲南端这块荒芜土地。有人担心影响在地民族感情,拍照时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住此联的下三字。其实,历史就是历史,当时的柔佛新山就是一片荒野,正是在柔佛王的邀请下,华人港主带领华人劳工开辟了这片沃土,所以,柔佛苏丹依布拉欣就说,华人不是外来者,他们是柔佛新山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马六甲青云亭

 

图四  青云亭李为经画像

从新山沿着南北大道北上,经过两三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马六甲,那是明朝封定,郑和下西洋驻守的满剌加王朝所在地。若要参访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庙,那就非青云亭莫属了。青云亭座落于马六甲区的庙堂街,主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左右关帝和天后圣母神座。青云亭得名是取平步青云之意,庙堂文化是崇奉释道二教。青云亭由马六甲第一任华人甲必丹(官方委任华侨首领)郑芳扬与第二任华人甲必丹李经发起建设。其具体创建日期,据《敬修青云亭序》云:“粤稽我亭,自明季间郑、李二公南行,悬车于斯,德尊望重,世所钦,上人推民牧。于龙飞癸丑岁,始建此亭。” 癸丑岁1673年,即清康熙十二年。

青云亭李经画像两侧有一副对联:

 

郑播经纬,知百世之功勛有自;

李传政刑,定千年之德业无疆。

 

上联赞美马六甲首任甲必丹郑芳扬定下马六甲华人社会的总体规划,为百年树人定下宏伟规范。下联赞美马六甲次任甲必丹李为经为华人社会传播政纲法典,可传播千年,影响既深且远。郑芳扬(1572—1617),原籍福建漳州,明末到南洋经商,被荷兰殖民统治者委任为马六甲第一任甲必丹。李为经(1614—1685)字宏论,别号君常,同安县嘉禾里(今)人。明末到马六甲经商,被委任为第二任甲必丹。在任期间,购郑和三宝山作为华人义坟地,居功甚伟。卒后葬马六甲今唐布郎山之东。这幅对联的作者薛文舟(1793~1847年),又名薛佛记,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父亲薛中衍,于清乾隆间到马六甲谋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薛文舟出生于马六甲(今属马来西亚)。他从小随父学习经营,善于理财。道光初,新加坡刚开设商埠,薛佛记就与一批华人到新加坡从事商业经营,在新加坡购置7大块土地,成为新加坡华籍最大富户。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前后,薛文舟回到马六甲,荣任青云亭亭主,成为马六甲华人社会的最高首领。

吉隆坡陈氏书院

图片2.png

图五  陈氏书院


离开马六甲继续北上,车行到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在繁华的大都会,钢筋水泥的高楼大中穿行,走到茨厂街街尾,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座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那就是陈氏书院了。

陈氏书院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精雕细刻,经历十年光景才完全落成,所以大殿中牌匾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字样。陈氏书院的建筑风格主要仿照1894年完成兴建的广州西关陈氏书院,揉合家庙、会馆和义学的功能,特别是屋脊上琳琅满目的人物陶塑,出自佛山石湾著名工匠吴奇玉的手笔,与槟城的五福书院遥相呼应。书院的正庭德星堂主龛位供奉太始祖舜帝重华公,始祖陈胡满公及开漳圣王陈元光公的圣像,庭前石柱上有一副古雅的对联:

 

数典未应忘祖德

克绳端要赖孙贤

 

 

上联的“数典”,指回顾过去的典章、历史。有一个成语叫做数典忘祖,谓回顾过去的典章历史时,却忘掉自己的祖先。语本《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上联便是对“数典忘祖”成语的反其意而用之。意谓陈氏先人为后辈铺下基业,后人应当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下联的“克绳”,语本《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比喻后辈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幼学琼林》卷二:“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意谓陈氏后人能够发扬贤惠的品德。参访陈氏书院,既可领略岭南建筑的美观,又受到不忘祖德的教育,岂不美哉!

陈氏祀奉的祖先有一位是开漳圣王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聪颖好学,博通经史,十三岁领乡荐第一。唐总章二年随父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府兵平定闽粤边陲骚乱。父卒之后,陈元光率领父属旧部,请求朝廷新开漳州,从此治理漳州二十五载,使得原本荒蛮落后的闽粤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漳州属境逐渐摆脱战争状态,倾向和平。整个地区从北面的泉州、兴化,到南面的潮()(),西面到汀州、赣州,东面到海上诸岛屿,方圆数千里无烽火之举,无捊鼓之声,出现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陈元光卒后,先天元年,武则天赐其“忠毅文惠”謚号。开漳圣王庙从漳州扩展到东南亚,并且两年一届举办开漳圣王国际联谊大会。首届的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于200610月在新加坡举办,第二届于2008年在台湾宜兰隆重举行,第三届于20106月在中国福建漳州云霄举行,第四届2012629日至71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第五届于2014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第六届于2016年在台湾台中啓兴宫举行,第七届于201812月在柬埔寨仰光举行。陈元光卒后,由人成神,由陈氏宗亲会会馆主持的纪念扩展到宗教庙宇的祭祀活动,方兴未艾。

 

 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

   图片1.png

图六  大伯公庙对联

土地公、大伯公、拿督公祭祀,是三位一体的马来半岛福德正神崇拜。槟城海珠屿大伯公的溯源,并不是出自土地公转世,而是出自槟城先民对华人开山先贤张理的神明崇拜。张理,其墓在庙侧,墓碑上刻有“开山地主张公”字样。按庙内重修石碑记述和庙前告示简介,庙始建于1799年(清朝嘉庆四年),即是槟城开辟后13年。光绪十八年(1893)任清朝驻槟榔屿副领事张弼士(1841-1916)代槟榔屿华人向大清皇朝请封的开垦槟城的先贤神明张理为大伯公,从此香火鼎盛,如今更成为旅游热点。我去采访时,正好遇到全庙整修,于是只能拍下沾上水泥的对联照片:

 

我公真世界畸人,当年蓑笠南来,剪棘披榛,亟为殖民谋得地;

此处是亚欧航路,今日风涛西紧,持危定险,藉谁伸手挽狂澜?

 

对联上题“大清宣统元年己酉岁仲秋月谷旦重修”,下属“沐恩惠州、嘉应、大埔、永定、增城五属同奉”。上联说,大伯公张理真是世界上奇特之人,当年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南来,不仅带头披荆斩棘,开辟建设槟榔屿,而且为垦殖的劳工居民(“殖民”)争取土地的权益。下联说,槟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端,是亚欧航路的必经之地,在当前风涛西紧(西风压倒东风)之时,华人希望大伯公神明能暗中庇佑,挽狂澜于既倒,从而保持住华族政治经济文化在这方土地上应有的地位。这幅对联中的“此处是亚欧航路”,铁证如山,证明槟城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结语

从新加坡进入马来西亚,由南向北一路前行,可以见识到众多海上丝绸之路的道教历史遗留胜迹,其中可以新加坡天福宫、柔佛新山柔佛古庙/广肇会馆、马六甲青云亭、吉隆坡陈氏书院、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为五大代表,这些遗迹中留存的对联,或宣扬妈祖的功勛、或宣扬华人开辟者的功绩,或赞美华人首领的业绩,或彰显由中华大地扩展到东南亚的先贤崇拜,它们是今天的“一带一路”可以借鉴的历史符号,“相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符号留下的文化光环一定会在今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发扬光大,并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景点上连接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