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文化多样性与“道和文化”论坛 在宜春举行

101人




YC1.png

为了呼应和配合联合国文化多样性纪念活动组委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文化多样性—老子道学文化”国际高峰论坛,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于52123日在宜春天沐温泉酒店会议中心联合举行“2024年文化多样性与‘道和文化’论坛”。本论坛由中南大学哲学系和宜春市道教协会承办,宜春崇道宫协办,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道教协会等多所机构参与了前期筹备。来自中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岳麓书院、厦门大学、湘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

开幕由中南大学哲学系主任雷良教授主持。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周谨平教授致辞,他代表人文学院欢迎各位学者与道友参会,对崇道宫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共生,也呈现出交流交往的新形态。文化间的认同尊重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儒释道融会贯通也是文化交流的典范,道学所崇尚的道法自然对于解决现代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致辞说,本次会议议题立意高深,缘起于呼应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性—老子道学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国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有利于国际道学的研究与传播。四个子议题代表了道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与研究意义,是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张光友会长在致辞中说,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发布23周年之际,2024年文化多样性与‘道和文化’论坛”恰逢其时。世界形势变化诡谲,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强调文化只有通过交融互鉴才能保持生命力。我们期盼与提倡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学者携手共进,为书写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中华孔子学会新儒医研究会徐仪明会长在致辞中说,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子女的世界观和文化观。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阐发道家生命智慧在医学理论中产生的影响,儒家也把道家的养身功夫融入到儒学研究之中。道家先贤不畏艰险、积极探索,对后人的医学研究留下宝贵的经验,道儒佛相互融会贯通,也体现出文化多样性和本次会议的深远意义。

YC2.1.png

YC2.2.png

YC2.3.png

YC2.4.png

大会主旨报告由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魏忠胜主持。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以《“自然之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略说》为题,围绕自然之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论述。他认为道家开创出了“自然之道”,与儒家积极谋求“有为”的天人观不同,在道家看来,自然之道是究竟天道与人道的必由路径,它代表了道家“无为”“和谐”的理念。因此,在当今世界格局下,道家的思想依旧具有极大价值,可以挖掘出具有现代意蕴的生态之道、伦理之道、社会之道与生命之道,有助于消解现代社会文明交流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来自道家的思想文化要素。

YC3.png

中南大学吕锡琛教授通过“道学西用”这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成功案例来阐发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她指出,玻尔、李约瑟、卡普拉、荣格、马斯洛等西方文化精英吸收道学天人合一、致虚守静、对立统一等智慧,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新的成果。特别是荣格对西方两端对立思维而导致你死我活冲突的反省,对道学包容和对立统一智慧的吸收,更是展现了道学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证明了倡导世界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而吸收、运用这些融会东西方智慧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工作,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互鉴、互补、互融,可望从文化的层面为人类缓和冲突献上中华民族的智慧。

YC4.png

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采取诠释学的方法对《道教在朝鲜传播的历史研究》给出了实质性的出处。他探讨道教在朝鲜社会的传播,最早可追溯至先秦道家思想的影响,论述了道教在朝鲜传播的主要时间节点和过程。他以入唐留学的新罗人金可记、崔致远为中心,考察他们接受盛唐道教文化、成为朝鲜道教丹学有影响的人物,在朝鲜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东亚文化圈文化传播的典型例证。

YC5.png

湖南师范大学徐仪明教授作了《王阳明对道家生命智慧的汲取与融摄》的发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发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王阳明,由于体弱多病,他一生都在践行道学养生智慧,其养生功夫核心就是习静养气,认为此等功夫确可令人延年益寿,躬行践履。打通了儒道,充分印证了文化多样性、儒道互补、融合的意义。

YC6.png

宁波大学辛红娟教授发表《老子“道隐无名”言说方式的跨语际重构研究》。她首先解释了术语翻译的重要性,恰当地翻译有助于民族、国家之间的“三观一致”。“道隐无名”的言说方式包括否定性言说、譬喻性言说和超逻辑言说,这些言说方式导致《道德经》的理解更多靠“悟”,造成跨语境言说的困难。她还展示了跨语际的重构示例,借此说明培养更多讲好道教故事的接班人应该倡导翻译者或研究者进一步延展思想内涵,去面向世界和未来传播中华文化。

YC7.png

宜春市道教协会宋崇道会长深度挖掘《道德经》中的“和”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他认为,第一个“和”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的“冲气为和,它强调的是和谐与统一,是《道经》和谐社会思想理念的关键;第二个“和”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的“和光同尘”,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国际关系的理解;第三个“和”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途径的“和怨无余”,主张通过消除怨恨和隔阂,降低冲突的可能性。在当前世界事务的复杂性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合作解决,共同追求国际正义。

YC8.png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陈明教授认为,道教研究需坚持民族文化自信的基本立场,客观地认识道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价值,要走向世界,打破学科壁垒,从科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中发掘道学的思想精华,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趋势,推动道学新的发展。

YC9.png

大会主旨发言之后进行了分论坛讨论。与会学者围绕“世界文化多样性与道学的和谐思想”“道学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学在西方的传播、应用与中西文化互鉴”“道学修德与养生思想”四个子议题展开报告。中国社科院陈霞教授对《太平经》这一道学界熟知且研究很多的重要经典进行了新的探索,揭示出其中蕴含的万物共生与生物多样性等思想。她认为,《太平经》的“共生”思想可以在当代语境下从生态学、哲学等角度重新阐释;书中发展了《庄子》“有万不同之谓富”的思想,认为真正的“富”就是多种多样,万物备足,物种不多样化就是小贫,万物不能备足为“极下贫”,是天地之贫。这种以生物多少来评价贫富标准的天地财富观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财思想,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保护观,是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这些思想资源可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道教的积极贡献。这些新颖的观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YC10.png

一些学者探讨了道学对罗杰斯、海灵格等心理学家的影响;有学者将老子与耶稣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还有学者强调,要用中国哲学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中国哲学,从中国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来进行研究,应结合中国语境解释中医,为中国科学与医学研究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学者对《道德经》《抱朴子》《阴符经》《三元参赞延寿书》等道教经典中的相关思想进行阐释或考析,别具新意;也有的学者阐发道学关于养生、健康、心理治疗的智慧以及对传染病的认知。学者们积极、踊跃地展示自身最新的研究和思考,或交流沟通或批判纠偏,贡献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闭幕式由宜春市道教协会宋崇道会长主持,同时他也向大家介绍了崇道宫多年来举办的“《道德经》博士论坛”以及对外开展道教文化交流的情况。西安外事学院李健副教授和湖南女子学院周山东教授分别就分论坛的讨论情况进行概括和报告。他们说,大家的发言各有特色,非常精彩。道家文化留下了“和”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必须把文化的冲突论改为冲和论。

中南大学吕锡琛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她说,本次论坛为响应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发表23周年的纪念活动而举办,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性纪念活动组委会、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在纽约合作举办的“世界文化多样性—老子道学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的呼应论坛。我们试图内外联动、东西呼应,引发人们对坚持文化多样性、文化互鉴的关注。在这个世界动荡不安、冲突加剧、硝烟弥漫的时刻,弥合不同文化间的差距,对于和平、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吕锡琛教授认为,本次会议从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多样性:首先是参会人员和学科的多样性,不仅有学界、道教界的道学研究者,有儒学、中医思想史研究专家,还有从事翻译的专家和心理学家;参会学者年龄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了从5060708090年代的几代学者;会议内容亦丰富多样,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涉及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学国际传播、道学和谐文化、文化双创、生态保护、道家经典、道学养生、道教与心理治疗、道教与文学,还有对鄂西民族土家族传度仪式的田野考察。在这个充满危机的当代世界,“道通天下”“道和天下”的道学智慧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更好地践行和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期待道学研究领域中有更多贴近时代课题的研究成果涌现。

 

(作者:陈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