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观点]李远国、李黎鹤:论罗天大醮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意义

作者: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

发表时间:2020-04-20

3345人




原文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01期,文章内容有删节。


一、罗天大醮的历史与沿革

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罗天”,即大罗天,指天之三界以上的极高玄妙的境界处。北周武帝宇文邕编 《无上秘要》卷四称天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等三界共二十八天,“三界之上,渺渺大罗”。大罗天有神灵所居之玉京山,“冠八方诸罗天。诸天仙人谓此山有十名: 一曰盖天首山,二曰弥玄上山,三曰罗玄洞虚山,四曰高上真元山,五曰众宝幽结劫刃山,六曰无色大觉山,七曰周观洞玄山,八曰景华太真山,九曰不思议山,十曰太玄都玉京太上山。” 以 “罗天”指醮名,极言其请降神灵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以及醮仪功德之目的。

王钦若 《翊圣保德真君传》中详细讲述了九坛三醮,曰: “结坛之法有九。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其上曰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旌旗 剑,弓矢法物,罗列次序,开建门户,具有仪范。其中曰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周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其下曰祈谷福时坛,凡星位一千二百,为罗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中坛一等。傥非时祷祀,不及备此三坛,亦当精洁词章,鲜异花果,扣鼓集神,恳祷而告,去地九尺,焚香以奏,亦可感应也。中三坛则为臣寮设之。其上曰黄箓延寿坛,凡星位六百四十。其中曰黄箓臻庆坛,凡星位四百九十。其下曰黄箓去邪坛,凡星位三百六十。此三坛所用法物仪范,各有差降。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凡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此九坛之外,别有应物坛,或六十四位,或四十九位,或二十四位。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如臣庶上为帝王祈祐,当作祈谷福时坛,凡一千二百位。或为父母师尊禳灾祈福,当为醮设坛,随仪增益也。”

孙虚白 《论奏献钱马事》曰: “按 《道藏》,三箓斋者,上元金箓斋,帝主修奉,展礼配天,罢散设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中元玉箓斋,保祐六宫,辅宁妃后,罢散设周天大醮二千四百分位。下元黄箓斋,臣庶通修,普资家国,罢散设罗天大醮一千二百分位。右三箓斋升降次第,及圣真位号,乃大中祥符年,诏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丞相王钦若重修定,颁下在京宫观,并天下名山福地收掌,以备朝廷修奉。或大臣为国,亦许修设,庶人不许奉修。又近降皇帝本命,及天宁节,逐年七次。藩方节镇修建金箓道场,罢散设醮三百六十分位止。圣位具载新降科仪,永为定式。”

隆重极盛的三天大醮,需搭设九坛,奉祀天地诸神。上三坛称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坛称周天,主公卿贵族祀之,设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层为罗天,由人民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则长达七七四十九天,并分七次举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祈福醮、祈安醮、水醮、火醮、九皇醮、礼斗醮以及三元醮等。罗天大醮不仅祭仪隆重,醮期长久,普度区内更要用五色布遮天,无论内坛或外场都显得极其隆重庄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普天又须皇帝主祭,封建社会时代民间少有能力建此大醮。

三天大醮之中,普天大醮最高。北宋张商英 《金箓斋投简仪》曰: “伏为迎祥集福,祇建冲科。谨赍龙璧信币之仪,命道士几人,于某宫观某殿,开启金箓道场几昼夜。罢散日,设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告盟天地,记算延釐。斋事周圆,恭陈大醮。谨依旧式,诣洞天投送金龙玉简,愿神愿仙,飞行上清,五岳真人,至圣至真。鉴此丹恳,乞为誊奏。上闻九天,谨诣灵山,金龙驿传。”“尊帝一十三位,虚皇太上三尊,道之真元也。三清上帝,道之妙有也。昊天玉皇上帝、三十二天帝,统御世界而成变化者也。天皇大帝、紫微帝君,在天成象之帝也。虚皇地后,三元九炁,所自生也。”

罗天大醮形成于唐代,皇室非常重视斋醮科仪。北宋王钦若编 《册府元龟》卷五三记载:唐肃宗乾元二年 ( 759) 十一月,殿中监成国公李辅国奏,大明宫三殿前设罗天大醮,其夜及晨,有龙见于御座褥宛转,鳞甲脚迹遍于褥,上以其褥示朝臣。这当是见载于史的最早一次罗天大醮。

五代北宋以来,朝廷经常举办罗天大醮,禳灾祈福,并形成了以罗天大醮为主体的庞大的醮仪。时朝廷重臣王钦若深达道教,编 《罗天大醮仪》 呈上。北宋李焘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九记载: 真宗天禧元年 ( 1017) 春正月辛丑朔,奉天书升太初殿,行荐献之礼,奉上册宝、笃服。又诣二圣殿奉上绛纱袍,奉币进酒。诸路分设罗天大醮。先建道场,前七日,致斋,禁屠宰、刑罚,止凶秽,坊市三日不得饮酒食肉。军校、牙将、道释、耆寿,悉集寺观、军营、民舍,就门庭设香烛望拜。

吕元素集、胡湘龙编 《道门定制》卷三记载王钦若奏: “仰受德音,虔遵诏旨。臣今已修整列罗天圣位九卷,并修到罗天科仪,集成一卷,标于卷首。但 凡目,窃觇真阶,奉天徒仰于紫清,测汉莫穷于仙统,上遵宸扆,稍备朝修。其罗天科仪品位共十卷,谨同上进。伏乞宣付崇文院三馆都监刘崇超缮写十五本,装禠送臣处,用道藏印缝讫,降下会真、太宁、上清、太清、太平宫等处,庶令崇奉,永荐福祥,谨具奏闻,谨奏。”

宋谢守灏 《混元圣记》卷九记载: 哲宗绍圣五年 ( 1098) 三月十八日丁卯,敕令御药院臣苏珪,请道士三七人于太清宫,开启祈福道场一月,罢日设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二十日将晚,苏珪升殿烧香,忽见老君两眼下有光,如双珠圆明,至巳时方散。四月初九日,珠光复现如前。

元刘大彬 《茅山志》卷二六 《嘉定皇后受录之记》记载: 嘉定庚午 ( 1210) ,命左街监义臣上官德钦,至华阳洞天上清宗坛,传受大洞毕法宝箓、金龙玉璧、质信礼仪,罔不毕备。上清经箓宗师臣薛汝积实临坛度师,洁己斋心,驰诚南岳,结想上灵,建置玉箓道场罗天大醮,广修斋设,延供羽衣。是夕,玉绳金波,昭回璇汉,祥风瑞霭,纷郁宫庭。翼日,笙鹤翱翔,飞舞呈瑞,灵芝异草,迭产于林间。四方来观,莫不敬叹。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二 《韦太后殿设醮雨座》记载: 皇太后韦氏,谨资十方镇彩、本命文缯,诣江州太平兴国宫九天采访应元保运真君殿,普集道士一坛,于八月七日宿建太上顺天兴国宝坛,修奉大罗玄都玉京紫微上宫三元玉箓道场,三昼夜满散,修设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延奉高真,用祝圣寿无疆,皇图永固,万民乐业,五谷丰登。元赵道一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记载: 道医皇甫坦为显仁太后治愈眼疾,太后旨意皇甫坦建普天大醮二坛,祈福皇帝,仍普及生灵。《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三记载: 就京城创四圣观,赐额为四圣紫极观,特设普天大醮,并降赦恩,上达四圣,通凡降鉴。《宣和书谱》卷六: 道士陈景元初游京师,居醴泉观,众请开讲。神宗闻其名,诏即其地设普天大醮,命撰青词以进。既奏,称善,得旨赐对天章阁。

元代皇室虽为蒙古族,但亦崇信道教,经常举办醮仪。此际全真道兴旺于世,许多大型的斋醮活动都是全真道士主持。冯志亨 《敕建普天黄箓大醮碑》曰: 宪宗诏道士王志坦入朝,王志坦进言宜选有道之士,依黄箓玄科,普行济度,使幽魂苦爽,出离冥途,咸遂超升。上嘉纳其言,即日遣中使数十人驰驿四出,各就方国行荐拔事。又敕扎忽儿、学士阿怜博儿赤、提点王志坦,持密旨来燕京大长春宫,特命掌教真人李志常主醮,作大济度师,随路选清高有道之士,设普天黄箓大醮三千六百分位。甲寅春三月初九日至十六日,凡七昼夜,有司不奏刑名,闾井禁屠宰,出御府黄金五百八十两,白金三千八百两,彩缯千匹,为镇金信币之须,幡、花、油、烛、楠檀、沉水、龙胭、降真,为飨献之礼,其余皆府库支给,不令扰民。密词九通,玉简三面,皆宸翰亲署,礼官监使,道流士庶,旌幢仪卫,自通玄门,迎来醮所。钦惟持守之君,所当先荐者,祖宗往圣,眷属先灵,就紫府已回光,常瞻慧日,至仙阶而列品,永佑皇邦,下至于兵死俘亡,横遭刑戮,一切冤枉,有主无主,同仁一视,靡有遗弃。

元李道谦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下记载: 圆明真人高道宽,至元辛未 ( 1271) 赠号知常抱德圆明尊师。乙亥 ( 1275) 夏召师就行宫,修金箓罗天大醮,瑞云轮囷,灵应昭著。丙子( 1276) 秋七月安西王颁降玺书,益以西蜀道教并付掌管。⑨元虞集 《道园学古录》卷二一 《瑞鹤赞》: 至顺 ( 1332) 三年三月,特进神仙大宗师臣苖道一,修罗天大醮于大长春宫。

延及明代,朝廷亦经常举办罗天大醮。《徐仙真录》卷三记载: 永乐十七年 ( 1419) 正月初九日,命道众于洪恩灵济宫,修建延禧普度罗天大醮七昼夜,一千二百分位。仰祈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君、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高明弘静冲湛妙应仁惠辅国佑民洪恩真君,敷达上玄,少伸诚恳,以展孝思。尚冀风调雨顺,万方屡获于丰年。国泰民安,四海咸跻于寿域。幽明普度,遐迩蒙恩。

二、罗天大醮的法坛制度

依循古制,罗天大醮大法会,需要设立十余座醮坛。主坛为元始虚皇坛,上设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其下分设都坛、皇坛、集神坛、朝真坛、吉祥坛、祈福坛、度人坛、延生坛、顺星坛、报恩坛、降魔坛、诸真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各坛由大师、高功主持仪式,祝圣朝真。

“虚皇”,即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之尊号。在道教众多的斋醮道场中,元始虚皇坛名列其首,被用于罗天大醮之中。明周思得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五曰: “昔元始天尊演说灵宝玄妙超度法门,会集群仙,于虚皇天宝之台。诸天队仗纷纭,日月星宿,璇玑玉衡,鸟兽鸾凤,丹辇幡盖霓旌,来朝天尊。夫行法之士开建坛陛,亦遵上天之仪,以度下世兆民者也。”

元始虚皇坛设一千二百诸神牌位。为罗天大醮中枢,取法上境,建斋行道。坛分三层,象征天地人三才。

为了满足广大善信对罗天大醮的祈求愿望,可另设一些分坛,数目多少,因需而定。坛中安置洞案供桌,分列镇信香花,铺置如法。五供洁净,列位供养,法器法具,熏沐金容,香烛香灯,朗耀八门,花光灿烂,照映十方,灵幡宝幢,高悬低垂,云篆灵符,瑰丽壮观,诵经灵章,万遍道成,神圣境界,灵妙道场。南朝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二曰: 或罗绮锦缦,饰金琢玉,翠羽翡毛,丹青珠璧,琉璃玳瑁,连贯填错,七宝九光,三明六出,置华丽解净种种,如法供养天尊,永世福田,一不可缺,当须修造,最为功德。

罗天大醮的主要科仪有焚香、开坛、请水、扬幡、宣榜、荡秽、请圣、摄召、顺星、上表、落幡、送圣等等。在诵经礼拜时还伴有优美的道教音乐和动作,队形变化多样的禹步踏罡。《罗天大醮早朝科》讲述请称法位时说: “谨同诚上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高上玉皇,十方已得道大圣众,至真诸君丈人,三十二天帝君,玉虚上帝,玉帝大帝,东华南极,西灵北真,玄都玉京金阙七宝琼台紫微上宫灵宝至真明皇道君,三十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上相上宰,上保上傅,太平下教二十四真人,西城总真王君,太乙真人,东岳上卿司命茅君定录保命二真人,名山洞府得道神仙,三界官属一切真灵,恭望洪慈,洞回昭格。”



以今清旦行道,请法众等,运兹初捻上香。愿此香烟腾空,径上三清之境。臣等皈身皈神皈命,首体投地。仰依太上三尊,以是捻香功德,上祝当今皇帝。伏愿懋膺景命,遐保丕图。不骞不崩,隆寿山而永峻; 时万时亿,注福海以罙深。如日之升,九有之山河尽照; 犹天之覆,四时之风雨无愆。民乐升平,物无疵疠。今故烧香,自皈依道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保天长存。

以今清旦行道,请法众等,运兹二捻上香。愿此香烟腾空,径上三清之境。臣等皈身皈神皈命,首体投地。仰依太上三尊,以是捻香功德。伏为斋官祖祢姻亲,先亡眷属。伏愿瞻启明之星彩,出离泉扃; 闻碧落之空歌,回翔天际。罪落黑书之字,名标玉简之科。脱迹苦缘,生神乐土。九阳道岸,披拂仙风; 八景真阶,瞻依玉相。今故烧香,自皈依经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升入无形。

以今清旦行道,请法众等,运兹三捻上香。愿此香烟腾空,径上三清之境。臣等皈身皈神皈命,首体投地。仰依太上三尊,以是捻香功德,奉为斋官某一门眷属。伏愿辉华瑞日,照彻身宫,和煦晨风,开荣命宇。百关调畅,保四大以无虞; 一炁委蛇,与五神而共理。德行流馨于兰蕙,年龄比茂于椿松。百福骈臻,千愆永释。今故烧香,自皈依师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与道合真。

发愿: 一愿灵光下烛,二愿道月扬辉,三愿恩宣九地,四愿诚达九天,五愿真灵俱会,六愿道炁周围,七愿天堂开敞,八愿地狱隳摧,九愿玄功普被,十愿驾景空飞,十一愿普天怀德,十二愿道化无为。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三、罗天大醮的文化意义

唐代皇室经常举办各种名目的斋醮科仪,并留下了大量的醮词,记载三天大醮的盛况。如僖宗 《灵宝道场设周天醮词》曰: “以流星谪见,分野虑灾。谨遣赐紫道士杜光庭等,于宗元观修灵宝道场,丈人观设周天大醮。伏以至道无形,时符于人事。元天垂戒,必见于星文。非凭悔谢之门,岂格修禳之念。是用斋心宣室,稽首名山,为百姓希恩,设周天大醮。臣自尘惊关辅,驾出袞梁,九庙靡依,群生失庇。致祖宗之大业,危若缀旒; 念士庶之求生,势同累卵。省过敢忘于罪己,恤人深切于救焚。布服蔬餐,赎愆尤于既往; 祈天悔过,希保助于将来。大道以慈惠为基,高明以广大为本,降福必归于有德,除灾当务于庇人。使沴气潜消,飞星暗逝。蜀郡士庶,永绝于札瘥; 京国黔黎,早离于霾曀。誓将仁育,以答元功,仰望灵恩,不任恳悃之至。”

杜光庭 《遂府相公周天醮词》曰: “伏以虚无大道,孕育于群生。天地万神,主张于庶品。至于诞形禀气,垂象炳灵,咸资鼓铸之功,率赖生成之力。臣内惟涼德,夙荷道慈。勋劳未赞于圣朝,宠遇已隆于藩翰。隼旟龙节,叠奉殊荣。相印兵符,频叨睿奖。顾兹虚薄,实切兢忧。每虑赏罚不明,刑章不当。举措有乖于理体,绥和未叶于物情。兴修有土木之烦,宴犒有烹燔之费。故伤误杀,往债宿冤,兼此罪尤,成其谴责。或五行三命,暗曜列星,共结灾躔,遂为疾厄,尚未痊复,倍用惊危。臣今年大运居衰气之乡,小运在马破之位,木星退身宫之上,土星照三合之方,金水二星临乖背之宿,飞天火曜居本命之辰,九宫土星复当生月。睹此灾运,深切祷祈。是敢按灵宝玄科,河图秘格,设周天大醮,忏谢上玄。伏冀万圣感通,众神昭鉴,纳其恳志,介以福祥。解宿债前冤,赦深灾重过。续其祚禄,增其寿年。五星四景之中,永销危厄。天府地司之内,别注休祯。所疾蠲平,克赐安豫。益坚忠孝,上奉君亲。即仰荷众尊,佑护之恩不任。”

此外,青城令莫庭乂撰有 《为副使修本命周天醮词》 《为川主修周天醮词》 《周天醮词》。周常侍撰有 《序周天醮词》,宣称 “诣玉局灵坛,备蠲洁之仪,设周天大醮,星辰日月,毕罄诚祈,地府天关,遍申昭谢。伏愿降临丹恳,采纳素诚,永锡吉祥,克加济护。使罪尢除荡,算纪遐长,冤债和平,灾凶超度。誓勤修奉,以副元慈”。

五代杜广庭编 《广成集》卷九收有罗天醮词六篇,《李延福为蜀王修罗天醮词》 《罗天中级三皇醮词》《罗天醮太一词》《罗天醮岳渎词》 《罗天普告词》 《罗天醮众神词》,这些三天大醮都是在青城山举行。其 《李延福为蜀王修罗天醮词》曰: “是用按依玄格,遵炼明科,修黄箓道场,设罗天大醮。九清三界,咸陈忏谢之仪。天真地灵,备展奏祈之礼。普日月星辰之域,遍山川岳渎之司,毕罄斋庄,周期通感。伏冀天尊降命,圣祖贻休,俯借神功,载康国步,鸿图克固,鼎祚中兴。齐北极以常宁,比南山而共永。”《罗天中级三皇醮词》曰: “今又大游四神,在雍秦之分。小游天一,次梁蜀之乡。地一镇于坤隅,月孛行于井宿。考遵纬候,伏切忧虞,是用披按明科,修崇黄箓。备罗天大醮,祈三界真灵。愿假神休,共回天数。使忠贞义烈,振风雷扫荡之威。文武尊神,借戡定经纶之力。重昌祚历,永息妖氛。九围睹清晏之期,三蜀荷安宁之赐。灾祛未兆,福降无穷。动植存亡,同臻恩祐。”《罗天醮岳渎词》曰: “窃以臣叨荷宠恩,久司藩屏,封圻六镇,襟带重江。水惟四渎之尊,山居五岳之长。仙坛灵化,皆骖虬驭鹤之踪。珠岸金堤,乃禹导秦通之野。真灵攸处,祥应寔繁。必介休符,以副虔祝。是敢斋陈黄箓,醮启罗天。冀众圣之垂光,会万灵而降福。共安天步,永奉帝图。荡昏曀于神京,重瞻圣日。混车书于海宇,克保唐年。臣境土安宁,生灵舒泰。边无烽燧,俗洽讴歌。息未兆之灾缠,解已往之衍咎。誓虔砥砺,以答神功。”《罗天醮众神词》曰: “是敢按遵玄格,披考灵科,修黄箓宝斋,设罗天大醮。下穷九垒,上极三清。严陈忏谓之仪,愿假感通之应。伏惟尊神众圣,悯鉴丹诚。雷发神威,风回景贶。扫搀抢于碧落,殄气翳于皇都。永固鸿图,中兴大业。次愿封疆分野,销解灾蒙。祛厄会之斯,致和平之气。龙神辑睦,风雨均调。疵疫无侵,戈鋋允戢。誓勤握政,上付神功。”

由各种各样的法器、供品、旗幡所构成的庄重道场,道教称之为法坛威仪,庄严神圣,威仪华丽,是超脱凡尘外、祭神拜祖的圣坛,充满了圣洁至上的光辉。南朝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三指出: 凡天尊殿堂及诸安置经像处所,皆须造帐座、幡盖、旌旆、节舆、香炉、华佩、几案、帕褥、幡竿、灯台、灯擎、烛擎、灯笼、坛纂、门傍、香合、法具种种。或罗绮锦缦,饰金琢玉,翠羽翡毛,丹青珠璧,琉璃玳瑁,连贯填错,七宝九光,三明六出,华丽解净种种。如法供养天尊,永世福田,一不可缺,当须修造,最为功德。

灵幡,是道教斋蘸法坛中最重要的法器。凡举办斋蘸法会,无论是祈福驱灾、安境镇宅,还是驱邪治祟、拔幽度亡,都离不开灵幡与宝幢。它们或高悬在法坛中央,或低垂于法门两旁,五顔六色,瑰丽壮观,其上绘制的天书云篆、灵符宝讳更是奇绝玄秘,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深深地遗留在人们的脑海。可以说,灵幡与宝幢以其庄重独特的形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最具道教特征的神圣信物,道教文化的千古载体。

依众多道经所言,灵幡为道法之指归,斋修之仪矩。宝幢为蘸坛奉圣仪制之物,召神命魔之具。《灵宝玉鉴》卷四曰: “夫盟天告地,招真召灵,耀景命魔,九光十绝,皆所以按仪立像,具体宵形,杰立虚空,耀灵法界,开通冥漠,度天人者也。以至裁云扬锦,展绮明霞,策景乘虚,凝神合气。故得诸天遥唱,万圣临轩,长夜开光,九幽罢对,功亦宏矣。故我灵宝大法幡节幢盖具有成仪九,当运祖气而合神光,尽精微而致广大,随机变现,应念感通,作生死之之津梁,具显幽之标准。及其结空成梵,云篆太虚,化形十方,超神八极,普资有识,广度沈沦,实道法之指归,斋修之仪矩。”由此看来,灵幡、宝幢等仙仗是道教设坛演法、开度天人不可缺少的信物法器。

罗天大醮所设的坛场,正是一座祈福禳灾、人神交感的神圣空间。大醮供奉神号,其起首便为三清、四御。其下则分为一百状,列陈天庭、地界、冥府诸神一千二百,包括玉虚上帝,三宝帝君,九天上帝,太阳朱明上帝,东方八天帝,南方八天帝,西方八天帝,北方八天帝,先天圣母元君,太一三昧元君,上清青童君,四极真王,天真皇人,灵宝五师,三元帝君,三皇五老,十一大曜真君,十神太一真君,北斗星君,乾元圣母九皇夫人,南斗太帝,东斗六阳星君,西斗六阴星君,中斗七太星君,三界五天大魔王,北帝四圣真君,玉清上元真宰,洞玄左真上宰,太极上相,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东方七宿星君,南方七宿星君,西方七宿星君,北方七宿星君,紫微外座众星君,北极四相星君,郑分二十座星君,宋分十六座星君,燕分十五座星君,吴分二十九座星君,齐分二十座星君,卫分十五座星君,鲁分九座星君,赵分二十一座星君,晋分二十二座星君,秦分十五座星君,周分十座星君,楚分九座星君,岁星所变六星君,荧惑星所变五星君,镇星所变九星君,太白星所变八星君,辰星所变七星君,十二宫尊神,三山真君,三天大法师,九天司马真君,天曹太皇万福真君,五岳真君,五岳圣帝,十山真君,太极上真众圣,洞天仙官,二十四化仙官,长生妙感真人众仙,三元真君,上元宫府仙官,紫微宫十二曹仙官,太极左宫十二曹仙官,太极右宫十二曹仙官,中元宫府仙官,青灵宫十四曹仙官,南洞阳左宫十四曹仙官,北酆都右宫十四曹仙官,下元宫府仙官,洞源宫十四曹仙官,左清泠宫十四曹仙官,罗酆宫十四曹仙官,太一司命君众圣,天翁天母众神,扶桑大帝众灵,十二溪真,太湖众神,九垒土皇君,酆都大帝众圣,六洞仙官,酆都诸大魔王,十王真君,地府司录神君众圣,神慈九宫贵神,五方五行神,社稷众神,左青龙君众神,九州社令,通章六玉女八从事,驿亭令众神,虎贲狼吏众神,土地真官众神。这是一套非常完整系统的神仙谱系,显然是融合了汉唐以来道教各个派别所奉神灵,大批道教祖师的加入,亦说明诸宗归一的历史趋势。

如此众多的神灵仙真,在举行祈禳法会,皆要如悉设位,礼请降临。仪礼不周,斋戒不净,则诸神不应。

需要说明的是,三天大醮所供奉的七千二百神位中,每个神位中往往并列多位神灵,因此其总数超过万位,可谓万神共聚,感应天人。包括天神地祇、九洲土地、十方城隍、祖先英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周公文王、孔圣大儒、圣君明主、贤良忠勇、高道大德、祖师宗师、氐羌胡越等少数民族神灵、地方民间信仰神灵,皆为中华文明史上的杰出人物,竟然无一位佛教的佛祖菩萨,完全维持了中华民族信仰的主体性、纯洁性,这是道教民族自信性的高度体现。

道教信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道教信仰道,信仰神灵,崇拜祖先,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信仰,早已融入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文化基因,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罗天大醮的举行,为人们祈福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安康的追求,提供了民族信仰的平台; 为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信仰——道——神灵——祖先,注入了强大的自信心,这就是罗天大醮的文化意义及其社会价值。